儿童视力检查:视力保护的 “预警雷达”,这些检查你带孩子做了吗?
学习桌椅百科 | 2025-11-07 15:55:40
-
视力表检查:这是最基础的检查,通过辨认不同大小的视标,判断孩子的裸眼视力。3 岁以上的孩子可进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,若孩子还不能识别字母或数字,可采用图形视力表。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孩子视力是否下降。
-
屈光检查:也就是验光,可明确孩子是否存在近视、远视、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。对于儿童,建议进行散瞳验光,尤其是首次验光或怀疑有屈光不正的孩子,散瞳验光能排除假性近视,得到更准确的屈光状态。
-
眼轴长度测量:眼轴长度是预测近视发展的重要指标,正常儿童的眼轴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,但增长过快则提示近视风险高。定期测量眼轴长度,能让家长和医生及时了解孩子眼睛的发育情况,提前干预近视进展。
-
眼底检查:通过眼底镜等设备检查眼底视网膜、视神经等结构,可发现一些先天性眼部疾病或因高度近视等引起的眼底病变,做到早发现早治疗。
-
新生儿期:在孩子出生后不久,医院会进行初步的眼部检查,查看是否存在先天性白内障、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病。
-
婴幼儿期(6 个月、1 岁、2 岁):分别进行视力筛查,通过一些简单的视觉刺激游戏或仪器,评估孩子的视觉发育情况,如是否能追视物体、对色彩是否敏感等。
-
学龄前(3 岁、4 岁、5 岁):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视力检查,包括视力表、屈光、眼轴等项目,及时发现远视储备不足、散光等问题,提前进行干预。
-
学龄期(入学后每年一次):孩子入学后,学业压力增大,用眼需求增加,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视力检查,监测视力变化,预防近视发生或控制近视进展。
-
检查前的准备
-
提前和孩子沟通,让孩子了解视力检查的过程,减少孩子的恐惧和抵触心理。
-
若需要进行散瞳验光,要提前了解散瞳的注意事项,如散瞳后孩子会出现暂时的视物模糊、怕光等情况,家长要做好相应的护理,避免孩子受伤。
-
检查结果的应对
-
若检查发现孩子视力异常,家长不要惊慌,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院就诊,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干预,如配镜、进行视觉训练等。
-
即使检查结果正常,也不能掉以轻心,仍要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,定期复查。